2023/02/28

梅克爾。總理時代 -- Ursula Weidenfeld

去年看的人物類書籍,大多是運動選手或是科技公司大老闆的創業史。今年開始,會看一些政治人物的故事。這本書是在講德國前總理梅克爾的故事,從她一開始在東德的時期講起,再到她後來連任三次的總理生涯。書中對她有褒有貶,感覺最後貶意似乎佔的比例比較高。

評斷一個人可以從各種面向著手;保守的人,站在好的角度來看,可能會讓人覺得很沉穩;凡事追求變化,想要實現心中的理想時,又有可能讓不同想法的人覺得過於燥進,太過冒險。書中在討論梅克爾時也是如此,雖然最終感覺作者還是覺得梅克爾太過於追求連任掌權,而始終沒有一個固定的主軸,凡事以當下可能能執行的角度去進行。

最後一章提到德國的 covid 疫情處理狀況,簡直是慘不忍睹。除了說明德國的四級聯綁制在這種非常時期很沒有效率,很難運作外,也描述了當時的各種無作為,看著整個疫情失控和各聯邦間的不同步。

看到歐美各國被疫情無情地打擊,行政機制的無能,再反觀台灣的處理狀況,雖然有些小暇疵,但再怎麼樣也不值得在野黨那樣大書特書吧。(是說在野黨自己又做了什麼厲害的事了嗎)

扯遠了。看了這本書後,除了對於德國的政府運作模式多了點了解,也明白到當時東西德間的差異,以及在合併後遇到的種種問題。接下來,會想要找法國馬克宏的書來看看,法國在歐洲又是處於怎樣的角色,如何面對疫情的打擊。

精彩內容:

* 總理本人幾乎無視情報單位需要新的組織與新式管理,相反的,她盡量不讓這些事靠近自己。

* 打死不認錯,成為保有權力和威望的工具。梅克爾更是崮中好手

* 她驚訝地發現,她竟是生活在一個充滿和平主義的國家,對人民來說,國家內部的安寧遠比歐美雙邊關係的鞏固來得重要。

* 放任自己的情緒、探索自己的心靈,梅克爾堅信這些她都不能做,因為她必須履行職責。能切實運作、處理眼前的實務,遠比黨的理念更重要

* 三月底,梅克爾的政策髮夾彎,復活節假期不再實施嚴格的封城。擔任總理十六年來,她第一次毫無保留地承認自己犯了一個錯誤:「這個錯誤全是我的。因為我對一切政策都負有最終成敗之責任。為此,我請求所有人民的寬恕。」

* 在危機中必須迅速採取行動,但德國的政治制度是一種強迫性的緩慢:每項法律都必須在聯邦議會通過三讀,然後通常再交到聯邦參議會,在法條再次提交回到聯邦議會進行最終審議之前,事情往往就在無窮無盡的各黨團協調當中無疾而終。

* 新冠疫情危機證明了,四級聯邦制──歐盟執委會、德國聯邦政府和聯邦國會、各邦或直轄市、地方政府──非常難運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能面檢察官的奮起 -- 中山七里

這一次,解決的事件又是牽扯到檢察官內部的人員。最終,一開始提到好似是故事重點的行賄案反倒成了配角。 能面檢察官的助手事務官一樣地無腦,總愛問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