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看的一本書,當初買了,不知道為什麼沒有第一時間把它看完。內容是中國透過政商關係,不斷向上爬,成為超級有錢人的故事。內容大部分都是真實的,所以能夠一窺那個永遠無法抵達的世界的瘋狂程度。
在一個以黨治的社會中,只要跟黨的核心人物處得好,很多事情黑的也可以變成白的,或是無關緊要的。但一旦不再處於核心時,就很有可能被這股強大的力量反噬,到最後連骨頭也不剩。
很好看的一本書,當初買了,不知道為什麼沒有第一時間把它看完。內容是中國透過政商關係,不斷向上爬,成為超級有錢人的故事。內容大部分都是真實的,所以能夠一窺那個永遠無法抵達的世界的瘋狂程度。
在一個以黨治的社會中,只要跟黨的核心人物處得好,很多事情黑的也可以變成白的,或是無關緊要的。但一旦不再處於核心時,就很有可能被這股強大的力量反噬,到最後連骨頭也不剩。
交待主要角色龍崎和伊丹。帶出龍崎家裡的角色:汎子,妻子,一直都在背後默默支持他,傳統的日本家庭主婦,負責將家裡和小孩的事打理好。有個兒子叫邦彥,是個重考生,雖然有考上不錯的私立大學,但龍崎為了想要他將來仕途一帆風順,請他重考要上東大。女兒美紀,即將工作,有個交往的對象,是爸爸工作上上司的小孩,在煩惱是不是要以結婚為前提交往或進行下一步。
這一集的內容主要是描述龍崎和伊丹間的關係,小時候的恩怨?以及在警察單位的爬升。解釋完這些內容後,書中的主要情節是隨著案件的進行,龍崎發現了警察單位的陃習和目前的問題,他決定依照自己做事的方式,把一切公開出來。而他的小孩則是因為重考心煩,不小心接觸了毒品。龍崎也是按照原則,自我舉發了。隨後,也因此被降了職,從警察廳的長官官房的總務課長,調為大森署的署長。
在後來的集數裡,就是看著他以警視長的職級,擔任大森署署長,在與伊丹警視廳刑事部長的合作下,解決一件又一件的疑難案件。
勞工永遠是最軟的一塊。但是現在在台灣的外送平台 foodpanda 和 uber eat 都是採顧傭制,不適用勞基法,連勞工都稱不上。隨著這市場愈來愈成熟,外送平台也開始收網,降低補助,並逐步透過各種話術和機制調降外送員的客單價,讓外送員的日子愈來愈難過。
在台灣的交通環境又很不友善,看似很有彈性的工作時間在平台的種種類似獎金的變相限制下,外送員不得不搶快,試圖提高接單率。
愈看愈覺得對書中的人物反感。Millie 對於她新交的男朋友,明明就不愛他,但看在對方有錢,又帥,地位又好,就還是勉強跟他在一起。雖然一直口頭上說著要跟他講明自己過往的歷史,但始終沒有說出來。遇到其他自己更想做的事情時,永遠是直接爽約對方。去做家務工作時,永遠也只是在比較對方的房子有多大,房間有多大,跟自己在布魯克林的比起來怎樣,跟男友住的地方比起來怎樣。
在 Enzo 因為母親重病需要回義大利一趟後,過了一陣子,Millie 就放棄了這段感情,轉向 Brock(律師) 的懷裡,雖然她其實並不愛他。
本書的重頭戲終於來了,Millie又到了一間豪宅打掃,房主 Douglas 依然是個超有錢的人,他開發的軟體被用在所有的銀行中,算是事業有成。然後又是一頓對房子的吹捧。雖然房子原先就顧得很好,但她還是被請去幫忙打掃和煮飯。比較奇怪的地方是:聽說房子的女主人 Wendy 身體不好在休養。Millie 從來沒見過她下樓。終於在幾次的機會中,跟女主人講到話,Millie 才發現她也是個被家暴的對象。
這時 Millie 又正義感暴棚,想要透過一己之力拯救對方。所以,她租了台車,趁著男主人出差的時候,載著女主人到某個遠處的汽車旅館,然後隔天女主人的友人會再來接她。(這設定也太不合理了,她們都開了三四個小時的車程跑了大老遠,怎麼對方不是直接跟她們約好時間,把女主人再載走,反而要特地在某間汽車旅館先住一晚呢?)
結果,過沒幾天,女主人 Wendy 又跟 Millie 說,她又被抓回豪宅了。然後男主人 Douglas 打電話給 Millie 說,他想要終止契約,不再需要 Millie 的打掃服務了。當 Millie 前往豪宅做最後一次的清潔服務時,對方可能以為她打掃完已經先走了,在客廳裡男主人跟女主人吵了起來。男主人質疑女主人刷卡金額是跟哪個男生去用餐,吵到不可開交時,男主人掐著女主人的脖子。這時,Millie 想都沒想,去拿出當初女主人給她看的男主人私藏的手槍,然後大叫,要男主人住手。但 Douglas 並沒有理她。情況危急,Millie 就朝 Douglas 開了一槍,然後就把他打死了。
Millie 意在阻止他,所以原本是想射肩膀的。咦,肩膀?她是神射手?肩膀離頭,心臟,甚至離女主人也很近,怎麼可能是瞄準這種地方。要也是該射腳吧。反正,男主人就這麼軟了下去。女主人很阿殺力的跟 Millie 說,要她快跑,她會幫忙處理剩下的事。Millie 竟然也就這麼乖乖地走了?不是要一起善後,或是找警察來嗎?反正她們是正義的一方。
接下來,劇情終於反轉了。真正有看頭的部分,從現在開始。
女主人反咬一口,說 Millie 和 Douglas 有一腿。Millie 因為 Douglas 想跟她分手,所以腦羞成怒殺了男主人。在男主人的手機上有許多曖昧的訊息,要 Millie 到豪宅去,還有 Millie 去遠方的汽車旅館訂房的記錄。一切都把 Millie 帶向殺人凶手的嫌疑。
這時,威能的 Enzo 又回來了。他可能是書中少數看起來比較正常的角色。開始和 Millie 一起抽絲剝繭,想找出怎麼揭發女主人計謀的證據。然後,就這麼又在一起了,那個律師男友完全就是個暫時的備胎。
這時,如同系列第一本的寫法。畫面切回 Wendy 的視角,從五年前開始講起。一言以蔽之,Wendy 就是個拜金女,會看上 Douglas 完全就是因為他有錢。婚後,在嘗試著改造 Douglas 失敗後,某次機會下,在買高檔傢俱時認識了一個外表帥帥的 Russell 。看來,對作者來說,角色要嘛就是要帥,不然就是要多金,不然沒有什麼值得寫。在和 Russell 私下往來一陣子後,被 Douglas 抓包了。這也難怪,Douglas 可是個聰明的傢伙,Wendy 怎麼可能以為他會完全不知道 Wendy 私下在搞什麼。Douglas 要把這位在高級住宅區的豪宅賣掉,讓女主人可以暫時住哪兒。之後離婚時,女主人將一毛錢也拿不到。因為當初在婚前協議中有寫明:女主人如果外遇的話,將會一無所有。
女主人愈想愈生氣,然後就開始計畫殺了男主人。只要她是唯一繼承人,那當男主人被殺時,她就能繼承所有的財產(事後證明,這也是她的空想)。Wendy 和 Russell 聯手欺騙 Millie,想利用她嫉惡如仇的特質,借刀殺人。Russell 就在豪宅冒充 Douglas,而正牌的 Douglas 則是住在 long island,根本不知道女主人在高級住宅區這邊搞什麼小把戲。
在女主人和 Russell 假裝吵架,讓 Millie 開了一槍後,女主人很快地把 Millie 給支開了。然後,正牌的 Douglas 才來到豪宅,要跟女主人簽離婚協議書。話說,這麼有錢的人,不是可以派個律師去簽就好嗎?需要自己本人嗎?Anyways,女主人在這時才狠心真的用槍把男主人給殺了。
再來,也是不大合理的內容。
女主人收到警長的來電,說打算起訴 Millie 了。這時,她和 Russell 就在 long island 的房子裡開始慶祝了。這…會不會太快了呢?而且,他們都不怕會被抓包嗎?起訴不是才剛開始,後面還會有漫長的審判。而且,她也還沒確定會收到男主人的遺產啊!果然啊,敗金女無腦。
在慶祝的同時,男主人的律師 Joe 打電話給 Wendy,跟她說她將一毛都拿不到,因為幾個月前,Douglas 更改了遺囑,要把遺產都捐出去。這時,女主人臉都綠了。但她還是報著一線希望,想要事後打官司來爭取她的權益。
接著,又是一通電話,來自於警長。警長跟 Wendy 說,他們在豪宅的秘密第二入口處找到了隱藏的攝影機。長久以來 Russell 用來掩人耳目進出豪宅的通道,竟然有攝影機!這麼一來,很多事情不講自明。而且,最重要的是事發當天,當 Millie 離開後,Douglas 才進入豪宅的這件事也隨著攝影機被警方發現了。
看來 Wendy 和 Russell 是跑不掉了。
壞事一件接著一件來。在接完一連串電話後,Wendy 回到寢室,發現 Russell 已經死了,流了一大片血。突然,燈也全熄了。難不成是 Millie 跑來復仇了?她怕得要命,想到廚房拿刀或是什麼的自保。後來,發現來的人卻是 Russell 的老婆。在她的脅迫下,Wendy 寫下自白書 (有這麼乖?),然後被告知他們剛剛喝的酒裡,已經被下藥了,再過不久 Wendy 就會因藥性而死。
那麼 Millie 在幹嘛呢?殺人何需自己來。她並沒有自己前往 long island 的小屋,而是跑去 Russell 家把所有的一切跟她老婆說,讓她老婆來下手。(這操作也很怪,她怎麼知道 Russell 老婆下得了手)。
在一切事情都落幕後,Millie 還得到了一個好處。警方也聽到了 Millie 在道上的名聲,覺得她是在聲張正義,提前處理某些家庭糾紛,所以警長跟她說,如果以後有什麼需要協助的地方,可以聯絡他。這…也太超展開了吧。
看完能面檢察官後,就想要再多找幾本中山七里的小說來看。圖書館中,最新的書應該是這本復仇協奏曲。
這本也是讀起來很流暢,沒有什麼停頓或冷場的片段。一開始的故事講到兩個小朋友間的互動,再帶到一件大事件;然後再進入主題。文末的內容雖然稍微猜得到情節,但不損這本書的可讀性。
原本預期能面檢察官是一系列的小說,不知道會不會在其他本書裡又出現呢?
倒是,這本小說的主角是律師,和能面檢察官是站在對立面的。很想要看到他們兩位對決一下。
一個總是像帶上面具,面無表情的能幹檢察官,在不斷抽絲剝繭後,讓整件事真相大白。雖然是本翻譯小說,但譯者翻得相當順暢,讀起來完全沒有窒礙的感覺。
倒是書中事務官的角色設定太過鮮明,常常會讓人覺得怎麼會有這麼白目的人。不過,也由於有她的存在,才能更加襯托出主角的威能吧。
很好看的一本小說。難得看描寫關於台灣議題的法院小說。這本書也有拍成了 Netflix 上的影片。前一陣子在朋友家看到其中幾幕,覺得畫面太過壓抑和灰暗,所以一開始對它的印象並沒有很好。但是,從小說開始讀起的話,很快地就被故事的內容所吸引。除了劇情很吸引人外,情節中融合了原住民,移工,台灣漁業等等議題,也提到很多台灣法令推行的內容。
對於想要看書還能獲得點知識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真的是必看。
講了許多警員執勤上的甘苦談,還有許多篇的鬼故事。作者的文筆很好,常常會有經典名言出現在故事中。
看完這本後,對於警察又多了一分敬意。另外,又從圖書館借了一本跟"台灣"警察有關的小說"套條子",看起來也是很有趣的一本書。
看到推薦序有很多有名的人,就買了實體書來看(當初還沒有電子版)。書送到管理中心後,隔了好幾週,從日本回來後才去領回來。
作為記者,對於台積電和台灣半導體的了解,比外國人寫得還要深入一些,前半段在講歷史的部分,確實有補足了另一本晶片戰爭沒有講到那麼細的部分。
但後面提到的文化與DNA,和地緣政治,有些觀點我就不是那麼地認同。
一開始的前百分之五十內容都在行女傭 Millie 的角度撰寫。我愈看愈有點不耐煩,感覺上就是個剛出獄的受刑人,因緣際會進了間豪宅當傭人。雖然她工作很認真的,但卻不斷地覺得女主人 Nina 配不上男主人 Andy,自己一直在肖想跟男主人的羅曼史,或是想要跟也是又帥又壯的園丁有一腿。女主人莫名其妙地總是對她很不客氣,完全是一般故事中的大反派。
在某些巧合下,終於讓男主人和 Millie 有了親密的接觸。Millie 嘴巴上說不行這樣,會害自己丟了工作,但機會來的時候,倒是毫不猶豫地順著自己的心意而行。最終,讓她修得正果,看到正宮的女主人被趕了出門。
從書的下半部開始,角度開始切到女主人 Nina 身上。這裡開始了本書的第一次轉折。原來女主人在婚前也是個正妹,只是是個單親媽媽,在上班之餘還要顧著自己的小女兒。後來麻雀變鳳凰,嫁給了公司的老闆的老闆的…的老闆。一開始以為自己的丈夫是個完人,什麼都很完美,又帥,又有錢,人又好。結果果然天下沒有這麼好的事,結果一陣子後開始發現他是個大變態。只要事有不順他意,就會把女主人鎖到閣樓的小房間折磨她,說什麼唯有這樣她才可以學到教訓。
而且Andy還以小女孩為把柄,讓Nina無法離開他,只能不斷地被他折磨。中間有個橋段更為誇張:男主人故意製造出假象,讓大家以為女主人精神有問題,瘋了;還把她關進精神病院好多個月後才被放出來。這麼一來,之後再發生什麼事或是女主人再跟其他人說什麼,大家都會以為她又瘋了,讓她有苦難言。
好在,他們家的園丁Enzo,雖然又帥又壯,但真的是個好人。在他的協助下,她找了個女傭來當替死鬼。只要想辦法讓Andy喜歡上她,她也喜歡Andy,那Millie被踢出家門是遲早的事。果然,最終 Millie 如願了,她被趕了出門。
而在 Millie 以為自己真的變成這間豪宅的女主人時,她被 Andy 鎖進了閣樓。開始被 Andy 施以變態的教導。不過,Millie 畢竟是個狠人,待過監獄,而且殺過人,不是個柔弱的人。在她完成 Andy 的指令後,當Andy 假好心把門鎖打開,拿了杯水要給 Millie 喝時,Millie 拿出 Nina 當初預藏的辣椒噴劑朝著 Andy的雙眼噴去,然後快速離開閣樓,把Andy鎖在裡頭。
這麼一來,Andy終於可以嚐嚐被關在裡頭的滋味了。接下來的內容,應該是本書最大快人心的情節吧。看著狠人 Millie 折磨總是高高在上的 Andy。
等到 Nina 良心發現,回到豪宅想要拯救可能被 Andy 懲罰的 Millie 時,才發現Andy 已經被折磨死了。咦,怎麼這麼快主角就領便當了。應該要多寫一點他被折磨的過程啊!這邊跳得太快,讓我覺得有點虎頭蛇尾。
後續的描述就比較一般了:Nina 想替 Millie 扛罪,因為整件事本來就是她想藉 Millie 來殺掉 Andy。只是,過程中出現了神救援,讓男主人的死變成了是場意外,Nina 沒有因此被判刑。
***
這本書最近一直在 FB 社團中提及,我只要一看到相關的 post 就會趕快滑掉。雖然只看了幾句,但已經知道了這是個結局會反轉的故事,光是這點就已經很讓人倒胃口。在閱讀的時候就會不斷想,究竟會怎麼轉折呢?凶手會不會是 Enzo,Andy,甚至是 Nina 的女兒呢?
好在在沒有接收更多資訊的情況下,讓我看完了這本小說。接下來,應該可以看第二集了吧。
藉由這本書,更了解德國的大小事。
以下是一些畫下來的重點:
跟一般警探辦案的小說不同,別人寫的都是警探去案發現場各種神奇的觀察和找線索,抽絲剝繭找到凶手,真相水落石出;這本卻是注重在警探對於自身職位上的定位,描述在警界裡總部(東京)和地方分部之間的關係,刑事部和警務部之間的矛盾和衝突。讓一般人有機會可以一窺警察單位裡的各種職稱和作用,以及彼此間的糾結。
除了這個不一樣的主題外,整本書的故事性也很強,從頭精彩到最後一刻。看來可以再多找幾本橫山秀夫的小說來看。
很好看的一本書。從一開始半導體開始發展的歷史講起,一直到最近世界上只剩下幾家大的公司才擁有製造先進製程的晶片的政治局勢;每一章都有個很明確的主題,描述不同的重點,像是日本 DRAM 晶片的崛起,和後來又被美國邊緣化;後來的美國扶植韓國。還有講到為什麼蘇聯無法在晶片的製造上佔有一席之地。
對於台灣台積電的發展也有很多的描述,包含張忠謀在成立台積電前,在美國的經歷。
能夠將這麼龐大的體系介紹得這麼完整,背後肯定花了很多時間搜集資料,訪談,和整理資訊。除了講述各個相關國家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外,也把晶片在現代用於軍事上和戰略上的應用做了很多分析。這部分也是很值得一看的環節。
進入網路時代後,資訊散播的速度前所未有的快。不論好事壞事,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炎上,引來網路群眾的圍觀和發表意見。又由於網路的隱閉性,人在發言時會更加沒有節制。
正面的回應再多,也比不上其中偶爾冒出來的一些負面意見。負面意見在不斷累積後,足以對當事人造成很大的傷害。而且一旦在網路上流傳後,基本上無法將整件事完全抹去,往後總是會繼續在網路上看到當時的痕跡。
日本的新聞團隊對於日本層出不窮的網路炎上事件做了一系列的報導,也試著採訪當時的被害人和加害人,試圖去了解當時這些人的想法是什麼,和事後的心態,想從中得到更多的訊息,看是不是可以用來防止往後同樣的悲劇發生。
過了二十年,還是一樣的好看。雖然不如電影中是由女生擔任主角,也沒有貞子從電視中走出來的橋段,但對於細節的描述比較多,更能夠感受到主角在這一週內的煎熬,和真正遇到時的心境。
不過,這故事還是有點虎頭蛇尾,感覺結尾的部分可以再多講一點才對。
之前也有過去法鼓山的寺院裡做禪七,待了一整週的經驗,大概可以理會作者在廟中待了 100 天的感覺。雖然看似是跟外界隔離,但其實在寺裡還是有跟人接觸的機會。更多的時間是讓自己可以跟自己的內在對話,藉由許多儀式來引導出自己內心正向的那一面。
書中有句話說得很好,人是不是一定要有目標,有遠大的目標呢?其實不一定,只要能好好地感受當下,活在當下,把每一刻活得很滿意就很足夠了。
生活中的各種苦難或疼痛,都是來考驗我們的心智的,惟有自己可以決定自己當下的感覺,要試著把別人的感覺接受下來,不要被其所影響。
感覺韓國出了不少這類混搭型的小說題材。上一本是夢境百貨,將人的夢境當成商品一樣,在百貨公司裡銷售,而這一次則是把各種災難地點當成噱頭,辦起觀光團來。在現實世界中,似乎早已是如此,只是沒有像書中那麼地誇大,甚至為了做災難財還打算人工製造點災難。
故事情節很緊湊而且刺激,讓我一兩天就快速看完。只是最後結尾感覺有點草率,如果可以再細緻一點的話會更好。
去年看的人物類書籍,大多是運動選手或是科技公司大老闆的創業史。今年開始,會看一些政治人物的故事。這本書是在講德國前總理梅克爾的故事,從她一開始在東德的時期講起,再到她後來連任三次的總理生涯。書中對她有褒有貶,感覺最後貶意似乎佔的比例比較高。
評斷一個人可以從各種面向著手;保守的人,站在好的角度來看,可能會讓人覺得很沉穩;凡事追求變化,想要實現心中的理想時,又有可能讓不同想法的人覺得過於燥進,太過冒險。書中在討論梅克爾時也是如此,雖然最終感覺作者還是覺得梅克爾太過於追求連任掌權,而始終沒有一個固定的主軸,凡事以當下可能能執行的角度去進行。
最後一章提到德國的 covid 疫情處理狀況,簡直是慘不忍睹。除了說明德國的四級聯綁制在這種非常時期很沒有效率,很難運作外,也描述了當時的各種無作為,看著整個疫情失控和各聯邦間的不同步。
看到歐美各國被疫情無情地打擊,行政機制的無能,再反觀台灣的處理狀況,雖然有些小暇疵,但再怎麼樣也不值得在野黨那樣大書特書吧。(是說在野黨自己又做了什麼厲害的事了嗎)
扯遠了。看了這本書後,除了對於德國的政府運作模式多了點了解,也明白到當時東西德間的差異,以及在合併後遇到的種種問題。接下來,會想要找法國馬克宏的書來看看,法國在歐洲又是處於怎樣的角色,如何面對疫情的打擊。
精彩內容:
* 總理本人幾乎無視情報單位需要新的組織與新式管理,相反的,她盡量不讓這些事靠近自己。
* 打死不認錯,成為保有權力和威望的工具。梅克爾更是崮中好手
* 她驚訝地發現,她竟是生活在一個充滿和平主義的國家,對人民來說,國家內部的安寧遠比歐美雙邊關係的鞏固來得重要。
* 放任自己的情緒、探索自己的心靈,梅克爾堅信這些她都不能做,因為她必須履行職責。能切實運作、處理眼前的實務,遠比黨的理念更重要
* 三月底,梅克爾的政策髮夾彎,復活節假期不再實施嚴格的封城。擔任總理十六年來,她第一次毫無保留地承認自己犯了一個錯誤:「這個錯誤全是我的。因為我對一切政策都負有最終成敗之責任。為此,我請求所有人民的寬恕。」
* 在危機中必須迅速採取行動,但德國的政治制度是一種強迫性的緩慢:每項法律都必須在聯邦議會通過三讀,然後通常再交到聯邦參議會,在法條再次提交回到聯邦議會進行最終審議之前,事情往往就在無窮無盡的各黨團協調當中無疾而終。
* 新冠疫情危機證明了,四級聯邦制──歐盟執委會、德國聯邦政府和聯邦國會、各邦或直轄市、地方政府──非常難運作。
不愧是暢銷書,讀起來相當順暢,再加上書本不厚,一天內就讀完了。明明是心理諮詢這種沉重和嚴肅的話題,卻藉由故事的型式讓讀者融入其中各種動物的特色,和主人翁蛤蟆與蒼鷺間來來回回的對話。經過多次的討論,蛤蟆漸漸地走出了原先的死胡同,活出了新的自己。
現實中的諮商或許不會如書中那麼地順利,但是也足以讓人一窺在諮商時,心理師可能會怎麼樣引導前來諮商的人,讓他們能找出自己童年時的環境是怎樣影響了自己長大後的行事方式,也藉由內省,讓人可以走出不自覺的行事方式,漸漸地能夠更獨立的做自己,甚至是跟其他人有更好的互動,更為他人著想,注意到其他人。
跟前一本小說類似,裡頭的感情戲都有點牽強。明明就是在張力很大,很驚悚的情況下,男女主角竟然還有辦法產生感情。第一部的故事情節比較流暢,結尾也還算收得漂亮,但這一本門徒,就真的是很虎頭蛇尾。前面講了一大堆,結果最後竟然三兩下就 the end;中間都是在看心酸的嗎?
建議只看第一本外科醫生,第二本門徒可以直接 pass。
另外,第二集女主角的心態也是一直很怪,老是對於職場上只有她一個女生耿耿於懷,全書(包含上一本)不知道講了多少次。可以不用一直強調這部分好嗎?
在看完兩本小說後,要再來看點正經的書了。
幾乎是一口氣就看完的小說。雖然內容有些不合理或是看了不是很喜歡的段落,但整體而言,節奏掌握得很好,不會有拖戲的感覺。只要看了十幾二十頁,就差不多可以一路看完整本書才過癮。雖然是翻譯的書,但翻譯的品質很不錯,不會讓人覺得出戲。有些詞語儘管是直接從英文翻過來的,但因為很容易再想像用英文說的時候的口氣,這樣子反而比較好,不會有譯者自己超譯的延伸。
接著在看它續集 -- 門徒了。希望也一樣的精彩。也期待有一天它可以被拍成電影。
提醒:書中比較多血腥的描述。
很輕鬆的一本書,大約花兩小時就可以看完。去年似乎看了太多太嚴肅的書,今年在書的種類上要多元一點,這樣才比較有轉換心情的感覺。
跟其他正式的跑步教學書比起來,這本就純粹是在講一位大叔從完全不運動到迷上跑步這件事。沒有像村上春樹寫得那麼文學,有的只是作者的自嘲和各種自言自語的對話。
他的跑步動機跟我的很像,所以讀起來特別感同身受:在Google Map上找路線,想要嘗試不同的路線,想要一覽沿路的風景。這些點都跟想要專門練習跑步的人不大一樣。更注重的是伴隨著跑步帶來的其他副作用。
不過,作者對於跑步本身也很執著就是了,能夠從幾乎每天跑步到後來的兩三天跑一次,一次十五到二十公里。十五到二十公里對我來說,已經是週末才會偶爾跑一次的長距離了。而且他的速度也都維持五分上下。雖然不能跟專門在練長跑的人相比,但也是要有練過的人才能保持這樣子的速度的。
看完之後又想出門跑步了,不過,台北又進到了十一月到三月這段愛下雨的時期了。
在 FB 陸陸續續有看過幾篇他的文章,都覺得蠻有趣的。不論是他在美國唸博士時和同學教授間的趣事,或是和趨勢大老闆間的親戚關係,還有早期幫忙開發產品的過程,在他的描述下都很生動,讀起來很順暢。雖然都是離自己很遠的事(唸不了博士,也沒賺過幾個億的美金),但在聽他講故事的時候,都很容易把自己帶入到那個情境裡頭,讓人感受到當時的狀況,或是體會到他樂在其中的滋味。
他的求學過程,開公司後在中國遇到的種種事情,以及在台灣的種種社會觀察,都有讓人多開點眼界的感覺。這本書的篇幅不多,每篇也都短短的,很快就能讀完。總覺得應該還可以再出個第二集,或第三集。
接近書末的一段內容提到,關於台灣徵兵和募兵的制度,他提出的建議我也覺得蠻新奇的,乍看之下,好像就是那麼一回事,應該要讓當兵這件事跟榮譽扯上關係,再利用當兵兵期的長短來讓每個需要當兵的人有動機想要去爭取那最難過,但役期最短的兵別。除了兵期最短,但榮譽卻是最高的。
最近又在講說要恢復一年的兵役了,說不定真的可以認真考慮看看。
以下是書裡我覺得還不錯的句子:
台灣在中華文化的荼毒之下,唸書的目的往往是為了獲得一張漂亮的文憑,讓身邊所有的人都羨慕到流口水,然後自己過著無聊到爆的書呆子生活。
小說家、導演、政治人物會說故事不奇怪,但為什麼各行各業的領導者通常也都很會說故事?這我就不知道了,也許是因為他們知道怎樣聽別人說故事吧。
二流的軟體工程師,喜歡把簡單的問題弄得複雜,寫出別人看不懂的程式。
一流的軟體工程師,喜歡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寫出架構清楚明白的程式,讓人看了之後,覺得問題好像很簡單。
三流的軟體工程師會去崇拜二流的軟體工程師,因為他們會覺得二流工程師寫的程式都看不懂,一定是超級厲害。
三流的軟體工程師不會去崇拜一流的軟體工程師,因為他們會覺得一流工程師所做的事情都很好懂,好像都很簡單。
只有一流的軟體工程師才會佩服一流的軟體工程師,因為只有他們才能看得出來,其他的一流軟體工程師厲害在哪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創新與品牌的重要性,X學長不但創新,而且建立了他的品牌,所以他放了三個月的榮譽假;至於蔡少尉則是做代工的,所以他加班加了三個月,而且還沒有任何的榮譽假可以放。
只要避免成為別人的老闆,我們也就避免了成為惡老闆的任何可能性
台灣應該先學會的,是對每個勞工的尊重,以及每個人對自己的工作的尊重
如果我是國防部長,我就會先恢復徵兵制,然後反其道而行,規定只有體格最好的役男才能申請加入海軍陸戰隊跟傘兵,役期九個月;體格次好的可以申請去當野戰部隊,役期十二個月;體格再其次的去部隊坐辦公室,役期十八個月;而體格最差的只能做替代役,役期二十四個月。
如此規定之後,自然會有些體格很好的人,為了縮短役期而想辦法去加入海陸跟傘兵;身體正常的人,也會為了縮短役期而想辦法加入野戰部隊;只有那些身體真正不好的人,或是缺乏膽量、很怕被操的年輕人,才會想去坐辦公室或是當替代役,忍耐漫長的役期。
去年初看了西亞一百年,了解到現在中東的局勢都是當初英美種下的因所造成的。而以色列的建國,也是在犧牲巴勒斯坦人的權益而來的。目前西方主流的媒體都是在美化以色列,但這本書比較是站在更根源的角度來探討整件事情。
書的最後有句話說得很好:
你建立了一個國家──即便它人文薈萃,有著成功的高科技產業和強大的軍隊──只要這個國家的基礎是建立在對另一群人的剝奪之上,你在道德上的正當性便會永遠受到質疑。
目前看的書都是站在比較高的角度來討論國家和族群間的問題,應該要再找幾本書站在人民的角度看這些大國間的局勢與影響。
好久沒有看跟荷蘭有關的書了。之前一本講日本的書類似,這本是由一位在荷蘭生活的台灣人寫的書,書裡充滿各種生活中的觀察和文化上差異的比較與感想。
雖然之前曾在荷蘭待過一年,但總覺得當時有點過得太過客,沒有深入地認識太多當地人,也沒有太深的體會。看著書中的點點滴滴,還是讓我勾起了不少回憶。荷蘭特色的小吃 Harring,八角糖,蘋果派,stroopwafel,這些我都記憶猶新。
除了生活上的觀察外,也提到許多職場文化,給出許多怎麼融入荷蘭職場的建議。
由於作者是位媽媽,在書的後面部分描述了許多關於生小孩以及生完後政府的各項政策與措施。對於要生小孩的人來說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不過,我就快速地看過去了。
看完之後,覺得應該圖書館借得到的話,借來翻一翻就好。除了一些常識性的內容或是帶數據的資訊可以看一下之外,有些說明感覺有點偏頗,或是沒有很好的查證,只是從某些消息來源聽到的,就寫了出來。
日本基本上秉持著「只要有一雙筷子就能吃完一餐所有料理」的習慣
日本人在品嚐一頓料理前,通常會先喝幾口味噌湯再開始進攻白飯與菜餚,由於他們從小就耳濡目染以這樣的順序進食,並沒有想太多。事實上,這樣具有先喝口湯暖身、以及沾濕筷子才不會使得飯粒黏在筷子上等好處
近年日本出現了新型態的旅遊方式「農泊」,簡單來說就是到日本各大都市以外的農山漁村進行深度旅行,體驗當地生活
二〇二〇年四月終於實施全面禁菸
日本北陸的富山市就做得非常成功,不但路面電車與輕軌路線設計得很完善,還推出「繳回駕照就給予一萬日幣交通券」的策略,讓沿線居民有了更多方便的交通選擇,也有效降低事故發生
東京的路面電車(簡稱都電)全盛時期一天有近兩百萬人搭乘,行經銀座與淺草等地,路線長達兩百公里以上。廢除之後剩下的十二公里便是荒川線
在 Hyread 上趁著優惠購買的書。愛拍照的人一定都聽過布列松,或是看過他的照片。就算是平常不拍照的人,也大都聽過他的名號。大家都對他那張有個人跳過水漥,水漥中出現倒影的照片很有印象。
雖然我也很愛拍照,也老早就知道布列松,不過對於他的認識也有僅止於那張照片。後來有次逛台北市立美術館,有幸看到他的中國特展,但是,其實看完也就忘得差不多。只記得他的黑白照很厲害,雖然整個展場都是黑白的照片,但在觀賞時,你完全不會覺得畫面有少了什麼。
為了要更了解這位世紀攝影大師,就入手了這本布列松的傳記。看完之後才對他有了初步的了解。原來,他出身在豪門世家,光是他的名字就可以讓大家知道他的來頭不小。也因此,從小就受到家人的期待。不過,他很快就發現了自己對於一般正常的路沒興趣。在家人(的金錢)的支持下,他開始了他的作畫之路。他學的是作畫,愛的也是作畫。不過,他擅長的卻是攝影。
他在德國當過戰俘。"他對戰俘營的感受和經驗不是只有三天,而是三年,他的每一張照片都反映出這一點"。對於戰爭的面貌,他比其他人的感受都還要來得深,也由於他的職業關係,讓他有機會去各國大大小小的事件中,實際處於當中,拍攝當地的狀況。
身為馬格蘭的創始人之一,他拍新聞攝影,也拍人物肖像。他在很多國家待過。待的方式不是沾醬油的方式,是真的生活在當地:過生活,而不是當遊客。
很多藝術家都有怪脾氣,他也有,還有些堅持。比方說,他堅持拍出來的照片不應該再做裁切。當初拍下來的視角,就是那樣,不應該事後再去做調整。而且他常會為自己拍攝的照片加上註解。他認為這些註解就是跟照片是一體的。如果有單位想要購買這些照片的話,就要把文字和圖片一起刊登才行。此外,他不洗照片的。底片拍完後,都是交給信任的人去幫他沖洗出來。對他來說,攝影在拍攝完的那一刻就算結束了,他已經捕捉到他要的那個瞬間,剩下的事跟他就沒有關係了。
書中也不斷強調,他有隱身的能力,能夠讓被攝者不去注意到他的存在,讓他可以捕捉到他想要拍攝的畫面。
這本書很厲害的是,雖然不斷地提到或描述布列松的作品,或是其他的名人,但書中沒半張照片。讀到這些片段時,總覺得很空虛,得要自己停下來去網路找找對應的照片。
整本書是以時間順序,切成幾個時段來撰寫的,所以不會覺得混亂。但因為布列松實在是認識太多人,去過太多國家,拍攝過太多事件,看完後還是有種"好多內容啊!"的感覺。
本書只有七章,書不厚。前面幾章在講整個生態系的概念,並利用一堆真實世界中的例子來說明(或證明)書中的理念。每一章裡都會提到一些想法和作法(工具?),最終,在第七章做了個表格來整理所有的內容。
***
另外,總覺得這本書的翻譯翻得不是很通順,很多句子都要看很多次,或是自己用英文來思考才能夠稍微抓到一點意思。有空…再考慮買原版的來讀。
***
書中一直提到 value proposition (價值主張)。什麼是價值主張? 在藍海戰略中,價值主張是指企業或品牌所制訂的藍海戰略,需要達到市場消費訴求的興奮點,在滿足市場訴求的關註同時,企業還需要獲利。 這裡的企業獲利,不是單方面的,是市場、企業、個人三方面可以獲得的價值主張。 公司通過其產品和服務所能向消費者提供的價值。--> from MBA智庫百科
根據美國產品開發管理協會(PDMA)的定義,所謂「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指的是一個簡短、清楚且簡單的陳述(Statement),用來說明如何度量一個提供價值給潛在顧客之產品概念(Product Concept)。價值的重要性權衡於”顧客從新產品當中所獲得的利益”以及”顧客願意付出的價格”之間。
chatGPT: 在商業中,價值主張是指企業所宣傳的產品或服務所提供的價值或好處。它是企業向潛在客戶介紹產品或服務時所使用的訴求,旨在吸引客戶並促使他們購買產品或使用服務。價值主張通常包括關於產品或服務的品質、功能、價格、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信息。
接連看了兩集。第一集還算新鮮,到了第二集就看得比較慢了。一來,劇情雖然常會提到乩童,但真的跟乩童又沒有什麼關係。第二集後半大概就猜出是怎麼一回事了,但還是很享受在作者解釋的過程。只是前面舖陳有點久,而且人物有點多,再加上我是斷斷續續的看,看到後來都快忘了誰是誰,或是誰曾經出過什麼...